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宁江百事通 2022-12-08 450 10

仰望星空·对话未来|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 特别策划

离城向野 天穹为幕

追本溯源 探寻初心

在星空下 思维激荡


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 特别策划

仰望星空·对话未来

第一篇章

仰望星空 理解未来

王强:知识的本质是包罗万象的一个桥梁,来打通可知世界和不可知世界,我一直也见证了未来科学大奖的发展,它象征着火炬、火把,勃勃的生机,不断的传承。

张雷:特别准确地把科学解释出来,我觉得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我觉得这完全是密不可分的,我也非常感谢未来科学大奖,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儿。

未来科学论坛

王强:张老师,太高兴了,来这么一个漂亮的宁静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么,丁老师您能看到我们背后的景致吗?我们周围的景致。

丁洪:看到了。

王强:在我这右手边,有一株大树,这树是一棵栗子树,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古老但是非常茂密、茂盛。然后在那边呢,张雷老师您能看见吧,那个是慕田峪长城,我们选择今天下午在这个地方对话。这两个我突然想到有象征意义,这个栗子树象征着蓬勃的生命,虽然古老但生意盎然;那个长城是坚强不屈,更加穿越了时空的历练。所以这大概像未来科学大奖追求的、支持的、倡导的,在这个所有应用科学之下,最深、最重要、最根本的基础科学研究。下面呢我就想请两位老师,各自谈谈你们跟未来科学大奖之间的渊源关系。

丁洪:非常高兴能隔空来跟你们一起交流。我也感觉到你们背后的这个夕阳,感觉到怀柔的美丽。非常有幸参与未来论坛,参与未来科学大奖7年。

王强:如果让您回顾一下,这7年您认为哪些刹是很难忘的?

丁洪:应该是2016年初,成立未来科学大奖时。当时请了杨振宁先生上台,我印象非常深刻,主要是讲“未来科学大奖”这个名字非常好,有个“未来”。这不光是奖励过去的成就,还是更加展望未来。同时也说到跟一般的民间大奖不一样,一般的(民间大奖)都是以个人或者家族的名义,那这个大奖是以企业家的群体来集体捐赠。所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希望未来科学大奖作为大中华地区的一个成就奖,把科学家推向世界,以后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我非常高兴。7年就已经取得了这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和方向。

王强:好,谢谢您。张雷老师,在您心目中,艺术和科学在本质上,您认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的地方是什么?

张雷:我先说说跟未来科学大奖的渊源,其实跟今天的环境特别像,就在大概4年以前,我从那天开始认识的丁洪老师,当时我就介绍了我做的一些艺术设计的项目。然后丁老师演讲完以后,我就特感慨,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这代人都有一个科学家的一个梦,从小都有这个梦。

王强:我是未遂,不争气。(笑)

张雷:然后,我能够为大奖做一点事情,我觉得会是非常好的。这件事情实际上是由清华美院我们的团队来做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个奖项可能将来在全球会有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所以我们觉得需要一个更加有国际化,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够表现那个大奖内涵的这么一套视觉系统。然后刚才您问到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实际上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大科学家其实都是大艺术家。您想包括达·芬奇,他本身就是集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的人,包括爱因斯坦,他小提琴都拉的非常棒,一个传奇似的人物。我发现科学家比艺术家还感性,我就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上次我跟您聊完以后,当时您说到未来科学大奖的四个元素,就是科学元素、艺术元素、世界元素和未来元素。咱们可以把这个定义成,科学是一道光,照亮了人类前进的路。

王强:这个光有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扇面,充满变化。

张雷:Logo最后出来以后会像一个丰碑一样,然后这个光还是在扩散。通过点,到线,再直接转过来,然后这个光虽然一开始可能只是从缝隙当中照出来,但这种光芒的这种强烈、突破,我觉得可能是特别有意义的。

王强:丁老师您也是深度参与和讨论了这个设计方案,从您科学家的视角来说您满意吗?

丁洪:前一阵子刚看过(设计),我其实蛮震撼的,这光线是个垂直的,也像几扇门打开,意义非常深刻。人类获得的知识中,应该说有80%应该是通过眼睛,也是通过感知光来获得的。我们知道麦克斯韦方程,也是对光的解释,也预言了这个光。那后来的爱因斯坦他的相对论也是通过(对于)光的假说,使人类获得了这个量子物理的(理论),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现在应该是人类科学上最基础的两个理论。所以,光是我特别喜欢的。最后,那几扇门也很有意思,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我们可见的物质,不过它们只占4%,大部分还是需要继续探索被黑暗所挡住的一些科学的规律,科学的真理。

王强:至少得到了我们科学家的评价。

丁洪:谢谢。

王强:今年要全新推出这个奖杯,您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奖杯设计背后的这些理念。

张雷:整个这个奖杯上面是圆的,下面是方的,比较契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这种哲学思想,实际上这个奖杯的主要元素呢,从上面看是一个F,就是Future的这个F字头从上面切下去,然后从正面看是S,Science的这个首字母,是镂空的,奖杯的表面是乌光的,但里面是抛的亮光,从外面看表面好像很朴素,但一旦奖杯转起来的时候,有光穿过去会产生变化,我把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又有中国的这种哲学寓意在里面,但又有对于未来的这种探索,带有科学的这种神秘。它(奖杯)有这种非常深的内涵,而且设计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基座,实际上就把捐赠人放在基座上。因为如果没有捐赠人,就不可能有这个奖,通过他们的贡献,让科学更加闪亮。所以这个寓意我觉得还是做得非常好的,也会在今年11月的时候就可以看到。

王强:期待。最后呢,我想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们心中科学和美之间的这个关系,或者是科学和美的本质,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连结?美为什么对科学是那么重要?

丁洪:我觉得在科学上面的这个美,会更加永恒一些,就是对于这科学的、内在的逻辑性和内在的对称性的一个追求,这个是体现了科学的一个大美。

张雷:因为我觉得科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还是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做的这个大奖的视觉主旨,就是科学是一道光,它照亮人类前进的路。

王强:太好了,然后我想美是一种巨大的这个秩序,它是把所有的无序的东西都让它呈现出来了的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今天通过我们这个具象化的,特别具体的,能够握住的、看到的、碰触的这个“美”,来体验了科学的深不可测。

王强:感谢张雷老师,也感谢丁洪老师,向科学家致敬。

第二篇章

科学改变世界

林建华:人类的对未知的这种探索,很多突破都是由一块一块的砖来垒起来的,每一块砖实际上都是在科学体系当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是我们未来科学大奖为什么要弘扬基础科学的意义所在。

江颖:做科研你没有这个轴劲儿的话,最后是达不成目的的。你就要跟他死磕这个事。

张沕琳:人类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前进着,我们也是在这股发展的洪流里面的一份子。

未来科学论坛

王强:非常高兴请到三位。在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我们继续谈“科学改变世界”这样一个主题。毫无疑问的是任何一部人文文明史,都不能够剪掉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我想请三位老师围绕着7年来未来科学大奖聚焦在三个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在我们过去7年的获奖的科学家身上,他们哪些研究成果真正体现了科学改变世界的这个维度。

林建华:王老师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人类发展的整个的历史,当然包含了技术的进步,但是这个技术的进步,它是基于我们在基础科学方面的一系列的突破,所以人类在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认知的边界,不断的去发展,像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马大为老师他的一些发现,从这个科学家的角度来看,可能是一个实际的反应,实际的反应的类型,那么很多公司他们做这个具体药物的、做应用的就会用到他的研究贡献。

张沕琳:我觉得这个未来科学大奖刚出来的时候,有一点我当时就注意到了,有一个方向是数学与计算机这个方向,当时我对它的理解就是我们想要建一个类似于中国的诺贝尔奖的这种感觉。

王强:诺贝尔奖好像没这个奖项。

张沕琳:对,诺贝尔奖是没这个奖项的,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这个王小云教授因为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得奖,我觉得如果抛开这个信息科学的话,你单纯去讲密码学会觉得这个就几乎像是数学家们的游戏,是人类最聪明的那一群人的游戏,只有他们可以去加入其中,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密码学放到今天信息社会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去看,那我觉得真的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

王强:我记得在她之前很多人认为几百年攻不破,最后被王教授一下就攻破了。

张沕琳:这个真的是有种当场打脸的那种感觉。而且我觉得王教授的这个工作就是应到中国的一句话“不破不立”,而且她是先破再立,然后尤其是这个王教授是女性吗对吧,我个人从性别的这个角度,然后就会比较关心。

王强:你加油!

张沕琳:中国的这样的一个男女比例,在科学界上的这个男女比例的这个情况下,我们有女性的教授获奖了,真的很振奋人心。

王强:太厉害了。

江颖:其实我想换个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实际上创新仪器和理论方法的重要性,在科学改变世界上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今年我们这个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获奖人是杨学明老师,他研发出了一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设备,比如说他揭示了化学反应的这个量子的特性,改变了大家对化学反应的一些传统的认知,而且也将这个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个领域,推到了非常前所未有这个深度和广度。

王强:太好了,因为我们通过未来科学大奖,其实我们要强调的就是嘉奖真正在背后默默无闻,长时间在最基础科学这个层面上来为科学提供思想养料,为技术提供突破的这个手段,以及对未来人们打开另外一种可知世界大门的一种勇气进行奖励。现在我想问一下,你们作为科学家中的中坚力量,这么年轻,为什么会选择从事这样一个可能要花自己大部分生命历程的这个职业。

张沕琳:我感觉像灵魂的拷问。(笑)

王强:你们互相拷问也行。(笑)

江颖:我觉得其实一个人适不适合做科研,还是跟每个人的性格可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一个人,另外我的反应不算很快,而且也不太喜欢跟别人有太多的竞争,但是我喜欢在一个问题上面下苦功夫,或者说保持这个专注力去死磕这个问题。比如说我有三个感觉(对科研),一个感觉就是新鲜感,因为你每天都可以接触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都是让你感到眼前一亮的一些事情;第二个就是有刺激感,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之中,有很多陷阱,有很多烟雾弹,那每当你怎么样去能够避开这些陷阱,就有点像是在看一个悬疑的小说一样,一步一步的逼近真相的这样一个感觉;第三个感觉我想就是满足感了,这种满足我觉得可能是一般职业很难能够比拟的,所以这样看起来我觉得科研、基础科学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魅力的。

王强:其实,当年我觉得我读到这个德国文学家歌德,他说人其实精神培育的最终极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回到像我们童年面对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一样的惊诧,那种敬畏,如果基础科学能让大家不仅进入的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更多的是通过这个思维方式影响到你的人生,变成你的生存方式的话,其实你这个生存的意义就带出来了,所以刚才你谈得非常好。

张沕琳:我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我特别同意刚才江老师说的一点,就是很多人类历史上这种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的发现,我觉得原动力往往是一种好奇心,如果你丧失了这个好奇心的话,那我觉得至少可以说,你最好还是去做工程吧。因为我觉得做科学的时候,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至少是说这个事情可不可以,那个事情可不可以,你要多去想一想。我自己做的其实是一个很偏交叉学科的这样的一个方向,就是如果你不去时刻保持这样的一个好奇心,而是说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说OK,好,这就是结论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交叉学科往往是在不停的打破一个壁垒的,是要不仅仅去打破你自身的这个所在学科的,它的前沿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前沿,有可能会为其它学科去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然后去看待问题。

林建华:科学里面实际上有很多很多很有意思的、很好玩的一些故事,我觉得人生活这个世界上除了物质生活以外,精神上的满足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的研究和创造。

张沕琳:像现在去面对的这一代的学生,就已经和我们做学生那个时候的感觉不一样了,我觉得其实他们比我们的好奇心要强,就是比我们的这种好奇心冲动带来的这种思考的广度更大。

王强:更愿意追问。

张沕琳:对,他们会更勇于的去挑战一些权威的东西,然后思维有时候会更加发散。我相信这一代现在正在学校里面的学生,他们将来的成就一定会高于咱们这一代,我真的是觉得充满希望的。

王强:充满了希望。林校长,您是不仅是科学家,现在又花大量精力在培育未来的科学家,您最希望他们迅速获得的那些素质是什么?怎么说呢,更丰厚的让他们容易接近我们理想中的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

林建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教育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教育就是你想让他/她成为一个科学家,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她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就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都有机会。

王强:都是平起平坐,在某种意义上讲。

林建华:对,你不管是好中学或者自立,或者什么,人人其实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是不太赞成拔苗助长这种方式,说你看准一个苗子我把它拔起来,一般来说是比较难成功的,应该给他/她更广阔的这种空间去让他/她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滋养,一种氛围熏陶,让他/她在这个环境里去熏陶。你比如说我们这个未来科学大奖,还有我们这个未来科学大奖周,还有很多科普活动,其实就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感兴趣,让更多的人去喜爱它,然后我想将来一定会出非常优秀的杰出的这样的一批科学家。

王强:对。最后,我们这段要到了尾声了,就请三个科学家我们每人用一两句话,非常直观地表达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意义是什么?

林建华:就从这个科学的发展来说,还有我们科学家的培养来说,可能要更加跨学科,做这个科学知识的融合,技术和科学的融合等等这些方面应该做更多的努力。

张沕琳:我觉得科学这件事情,是一个人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于未知的一种探索,你需要有你的深刻的思考,契而不舍的努力,然后才能一步一步的攀上这样的一个高峰。

江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创新性的这个仪器设备和理论方法应该是促进我们基础研究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

王强:非常感谢三位,我想科学最后能够让我们作为一个人类体验到了我们作为一个族群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全部的意义,因为有了科学家,有了科学改变我们的技术,由技术推动了新的商业,由商业来推助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从外到内,从肉体到心灵,我们会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存在着这个美丽的地球上,谢谢这个地球上有你们伟大的科学家们,谢谢大家。

第三篇章

科学照亮未来

未来科学论坛

江颖:首先请我身边的博士生和一位博士后做一个自我介绍。

武娜: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物理研究所表面实验室的武娜,目前是直博四年级。

袁军涛: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袁军涛,我现在就读博士后。

江颖:欢迎两位。题板上有一些问题,看看我们的回答能不能碰撞出一些火花,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比较general(普遍)的问题,有哪些事情是让你们下定决心能够从事这个科学研究的?

张沕琳: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了,你面临的选择已经更多了,你知道的事情也已经更多了,然后有时候反而选择困难了,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一件事情,愿意让我投入我的职业生涯去做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可能不是我去设计了一个我要去成为科研工作者,去成为科学家的这条路,而是说我感兴趣的这个方向,刚好是一个偏基础研究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这条路。

袁军涛:我们从开始从本科到研究生,我们也没有一个特定的一个目标,那只是说我们不如就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就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好了,至于能不能成为科学家再说,但是最起码可以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

江颖:对,我觉得这说的没错,其实我现在给我的儿子说,我们就是科学工作者,不是科学家,其实“家”这个字不能随便用的。

袁军涛:所以这个我觉得这是一个追求,也是一种仰望,仰望星空。

江颖: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敬畏。

武娜:其实我是作为一名初入江湖,初入科研江湖的这种小菜鸟,或者是小萌新的这种身份吧,我最初可以追溯到小学的时候做数学题,我特别喜欢做那种附加题,就是看似这道题很难,但是我想揭开它神秘面纱的那种感觉,科研就是这样子,它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当你自己绞尽脑汁去想一个问题,但是当你有一天突然明白了,然后又是那种豁然开朗的那种兴奋点,就刚好和我的那个节拍比较契合。

张沕琳:科研和她的这个性格属性合拍了。

江颖:对,其实我很赞成,性格跟科研实际上有很紧密的关系。

张沕琳:从小就是这种喜欢挑战,然后喜欢去追求卓越的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适合去在科研的这个方向上走得更深一点。

江颖:科研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非常好。下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初入科研领域时,你的想象和现实肯定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么你如何去调整你自己的状态来适应这个这个差别?

袁军涛:这个其实体会就很深了,科研它本来就是一个不断的探索跟试错的一个过程,但是你看到别人他做的很好,但到你这里一下子就把你打回了原型,这个过程肯定就是就感觉特别难受。

张沕琳:我觉得其实就是想象和现实永远都会不一样,差距不外乎就是我想象着我进入科研界能够横扫千军,后来发现其实就是小菜鸟一个对吧。想象着我将来是扫地僧,后来发现我真的是扫地僧,就是这种感觉。

武娜: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把握住心态,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好,心安之处,即是诗和远方。我就是一定要告诉自己,心要静下来去思考一些问题,再不行你还有后盾,比如你的导师,比如你的师兄师姐,他们会帮助你,你是一群人在战斗,所以你不会干不成这件事情。

江颖:心态确实很重要,一定要自我调节,可能对于男生或者女生来讲你觉得谁更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为什么呢?

袁军涛:我觉得男生吧。这个想得开,不行就出去踢个球,做不出来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这没有办法,这种事情第一肯定是要坚持,你没有坚持,这个事是不可能成功的。细水长流,不能急于求成。

张沕琳:就是说有一个让你觉得值得为之去奋斗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很豁达,很乐观的去看待你面对的所有的现实中的,与想象之间的这个差异。

江颖:其实就是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这个热情。你会想办法去实现它(目标),你不会说碰一碰就畏难。我们从事科研的时候还是要有一股钉子精神。

武娜:心态好就好了。

江颖:我们就往下第三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你们觉得这个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武娜:我觉得应该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可以说是专注、热爱,而且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奇心。我觉得这三点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他们(科学家)当一旦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完全是和生活当中,完全截然不同的这个状态。你只有爱这个事情,你才能干好这个事情,你干好这个事情你自己才能满足,得到一个正反馈,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包括我刚入所的时候,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啊,我这个idea怎么来,我怎么知道哪些想法是possible(可能)的,哪些想法就是impossible(不可能)的,所以我当时就很多困惑,但是当我慢慢接触了周围的一些人,我才发现,其实是你去主动的去寻找一个点,那这个时候就是你的好奇心在帮助你了。

袁军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我觉得他第一个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她在这个平台上或者在他/她这个领域,他/她肯定是敏锐地抓到了这个东西;第二个,从实验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执行力,当你有了这个洞察力,但是你一直拖延,然后不去执行它(想法)的话,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难去完成一些事情,我觉得这个执行力也是帮助你实现,以及成为优秀科学家很重要的一部分。

张沕琳:从他们的刚才回答这个问题的里面已经感受到了已经入门的一个状态了。这就是他们对很多的问题的看法已经是很透彻了。优秀的科学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经常能做些“反人性”的事。这里的“反人性”不是一个贬义词,他们能够克服人自身本能的一些欲望。谁都会有一点懈怠的情绪,明天再改这个,后天再改这个,但是至少你心里是知道的,在任何一个领域我觉得凡是能最后成为“家”的这一些人,那他/她其实都是有非常强的对自己的管理能力的。他/她能够去克制住自己的一些最原始的冲动,然后把自己的这个时间、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自己想要去做的这件事情上。

江颖:对,要思路非常清晰。我补充一点,刚才说这个优秀的科学家为什么有这么多idea,怎么有这么好的这种直觉或者洞察力,他/她一定是非常博学的,他/她可能应该是不拘泥于自己这个研究领域,他/她肯定是要跳出自己的领域,敢于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接触一些自己可能并不熟悉的一些知识,这还蛮痛苦的,这挺难的。

张沕琳:反人类的,这绝对是反人性的行为。(笑)

江颖:你听一个外领域的报告,基本上就在听天书,但是至少有个印象,听完之后脑子里有个印象。那么听多了久而久之可能会在你这个大脑里面有形成某种互联的知识的网络,我觉得往往能够产生非常新奇的idea或者一些创新的、颠覆性的一些看法。其实我在实验室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是我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即使在外面可能不太高兴,在实验室聊两句可能就两眼就放光了。我希望能够把这种热情传给他们(学生)。当然他们总说,你别老跟学生画饼,这个不能叫画饼,实际上就是一种热情的感染,我觉得做科研实际上我们有这个义务让学生也充满热情。

袁军涛:邵峰老师之前不也说吗,他说我老是给学生画饼,其实你看最后都实现了。

江颖:那是很厉害的,像我们一般画十个能成功两三个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全实现那是神级。

袁军涛:这个过程很难,但是结果也是很好的。

江颖:到我们今天最后一个环节,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用一句话为我们这个部分做一个总结。

武娜:那我就用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袁军涛:科学永无止境,永不言弃,不负韶华。

张沕琳:科学是人类对于未知的,永远不会停歇的探索。

江颖:跟随自己的内心,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宁江百事通  

© 2015-2020 Powered by 宁江百事通 X1.0

微信扫描